“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”——传统民居与聚落的研究方法
2024年3月29日下午学院三楼会议室迎来2023年春季学期的第一场讲座,讲座题目:《关于传统民居与聚落的研究方法 ——个人研究心得漫谈》,公司建筑系和规划系师生集聚,并与主讲人朱良文教授展开热烈讨论。
主讲人朱良文教授,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,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。曾任云南工学院建筑学系首任系主任、云南工业大学建工学院经理。长期从事地方民族建筑及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研究,先后出版《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》、《THE DAI》、《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》等专著。2010年被授予“中国民居建筑大师”称号,“元阳阿者科哈尼族蘑菇房保护性改造”于2016年获住建部田园建筑一等奖,2018年获“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”。
朱教授讲座共分为四部分:传统民居与聚落的研究分类、社会实践使我从基础理论偏向应用理论研究、现实需要迫使我走向实践探索、我对传统民居与聚落研究的一些感悟。朱教授民居研究时间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持续40年,跨社会学、民族学、人类学、地理学、建筑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,其民居研究内容从田野调查研究、应用理论和实践探索三部分,先后出版《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》(1988、2005)、《THE DAI》(中国南部的傣族建筑与风情)(1992)、《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》(2006)、《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》(2009)、《澜沧县景迈芒景民族村寨及传统民居保护技术丛书》三册(2017)等著作,是不同民族民居研究的优秀论著,涉及纳西族、傣族和哈尼族等多个民族。
最后,朱教授借鉴马斯洛居之需求的层次,总结出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为环境的适应、居住的合理、发展的传承、文化的兼融四方面,运用元阳阿者科和26幢传统蘑菇房的修缮的案例,进一步说明民居研究的基本方法必须遵循:调查研究、文献检索、明确目标、选择途径、深入研讨、实践验证,面向社会实践,关注现实问题,还要学会协调老百姓、领导、专业人员、施工工人、团队成员的关系。
近三小时的讲座,朱教授简略总结40多年学术生涯中民居研究的感悟,从丽江图录、第三代傣楼、元阳共识等研究,都遵循“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”的原则,语言生动,实事求是,给公司师生树立今后民居研究的榜样,还为今后民居研究中提供了田野调查研究的好思路。
撰稿人:杨耀宁 撒莹